欢迎光临瑜伽馆,微信号:yingzicms!




瑜伽行业大会红红火火,实际境遇究竟如何

2018-04-12 admin 126

瑜伽大会,是通过瑜伽导师培训课程吸引瑜伽练习者、瑜伽职业教练、瑜伽馆主、瑜伽产品品牌短时间向某一地点聚拢、实现资源互换的产业聚集形式。据小编统计,2016年中国各地举办的各种形式的瑜伽大会超过30场,平均每场大会参与人数500人次。


 


瑜伽行业大会在数量不断增长的过程中也逐渐呈现多样化趋势,不论是大会主办方的属性还是大会举办城市、大会主题、大会环节和内容,都将当下流行的“混搭”与“跨界”体现的淋漓尽致。社会各界对瑜伽大会的青睐一方面对于大会的规范化操作有一定助力,也对传统的大会操作模式发起了挑战。


 


 


图为第三届重庆国际瑜伽大会现场


瑜伽大会知多少


 


2016年平均每月就有两场大会在中国的某个地区举办,而瑜伽大会的举办城市也从最初的一、二线城市往经济相对滞后的三、四线城市蔓延。这个现象不难理解,中国近现代以来,瑜伽是由欧美传入中国的,经济相对发达的沿海城市较早受到瑜伽文化的熏陶。随着居民健身意识的觉醒与国家对健身产业的大力支持,瑜伽作为“时髦”、“小资”健身方式的代表开始在全国各地风靡,三、四线城市经过两年的积淀后也具备了开展瑜伽活动的用户基础。但不可忽视的是,三、四线城市举办的瑜伽大会数量虽在不断递增,而质量却是有待提升的。


 


而影响一场瑜伽大会质量的决定因素是大会主办方。早期瑜伽大会多是由在瑜伽行业深耕多年的瑜伽机构发起,当然目前国内成熟的瑜伽大会主办方依然是这些瑜伽机构。这些机构拥有广泛的用户群体基础和丰富的瑜伽名师资源,这就掌握了瑜伽培训产品的供应商和终端消费者,这是决定一场大会是否成功的核心因素。其中颇具代表性的有由亚洲知名瑜伽机构PURE瑜伽主办的“亚洲瑜伽大会”到2017年已经成功举办了十届,而北京的“HOPE中国瑜伽峰会”是由全国知名瑜伽培训机构悠季瑜伽发起举办的,至今也举办了三届。被媒体过度宣扬的瑜伽人群消费能力让瑜伽行业较有代表性的瑜伽大会模式吸引了社会各界的目光。其中专业的会展公司表现尤为热衷,不过瑜伽的“资源壁垒”是其不可跨越的障碍,因此直到现在也没有“门外汉”主办瑜伽大会大获成功的案例,大多是高调入场低调消失。而三、四线城市政府主导发起、当地瑜伽机构承办的模式倒是接二连三被复制,以瑜伽为“噱头”推广当地旅游,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地区性瑜伽大会虽不能与行业千人瑜伽大会规模相比,但也是当下比较流行的一种操作模式。


 


 


图为第十届亚洲瑜伽大会课堂


 


动辄号称千人规模的瑜伽大会其实大多名不符实,能达到千人规模的大会屈指可数。2017年第十届亚洲瑜伽大会(以下简称“AYC”)在香港举办,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3000名瑜伽爱好者参与,其中大陆参与者1000有余,这是目前小编所知的国内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瑜伽大会。


影响瑜伽大会规模的因素有以下几点:大会提供的导师资源、主办方的招生能力和现场执行能力、大会举办地的地理位置。


 


瑜伽的特殊性导致其从业者需要不断进修,而名目繁多的培训课程令他们难分优劣,昂贵的瑜伽培训课程更加重了试错成本。瑜伽大会恰好搭建起一个平台,让瑜伽从业者在大会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导师,也让一些真正有实力的老师为行业所知。以前文提到的AYC为例,在2017年的大会中他们邀请到世界各地50余位瑜伽大师,开办超过185场课程培训,这是其吸引到3000余名参与者的基础。名师课程是瑜伽大会成功的必要因素,但仅仅有“唱戏的”还不行,能拉拢“看戏的”才算解决了最大难题。这时,主办方本身的用户资源和宣传能力就是其招揽用户的金钥匙。AYC的举办方PURE瑜伽在亚洲多地开办瑜伽馆,用户遍布亚洲各中心城市为其大会招生奠定了基础,同时其执行团队良好的媒体宣传和渠道也为其“名声大噪”提供加持。如果举办大会的必要因素都能解决,举办地的选择则能够为扩大大会规模提供额外助力。有参会者告诉小编,他们之所以参加大会,学习并不是唯一的目的,借机旅行也是重要因素。如果大会的举办地恰好是在人人向往的旅游城市,报名率将大大提升。


 


 


图为第二届HOPE中国瑜伽峰会出席大师


 


瑜伽大会如何修炼“内功”才能长久不衰


 


瑜伽大会遍地“开花”,各种“跨界”合作开始凸显“生硬捆绑”的本质,瑜伽正面临着被“过度消费”的局面。只注重商业利益而忽略行业特性的瑜伽大会必定逐渐被淘汰,能留下来的只能是更懂瑜伽行业的操刀者。


 


在业界有口碑的瑜伽大会也不可能顺风顺水,目前瑜伽大会的泛滥虽然会对瑜伽在中国的发展有推动作用,但其“不如人意”的表现多少还是对“大会”的名声有所损耗,这让大会参与者开始对大会有所抵触,而对大会的选择上也更加谨慎。而他们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是对于“瑜伽名师”资源的抢夺战已经打响,大会参与者依然会把大会授课老师作为最重要的参考标准。大会的知名老师越多,请到的老师平时越难见到就越有可能被“翻牌子”。随着大会数量增加,那些难得一见的授课导师都成了熟面孔,大会主办方就不得不去邀请“知名的生面孔”来制造噱头。全球名师资源有限,大会举办方们只能花费更多时间和金钱来换取资源的唯一性,这于他们而言是不断攀升的成本。越来越难“伺候”的参会者也在挑战着大会主办方的策划能力和执行能力。AYC的负责人Alda在接受瑜伽网采访时曾表示,现在的参会者在不断地“教育”下已经越来越成熟,他们对瑜伽的认识空前提高,对瑜伽导师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同时他们参会已经不再满足于只是参加瑜伽课程,他们希望看到更多有趣的东西、参与更加令人激动的环节、心灵能够得到更深层次的升华、更加注重自己被服务的体验。


 


 


图为第二届HOPE中国瑜伽峰会课堂


对于以上问题,行业的先驱们都在不断探索,他们对目前的大会产业有着清醒地认识和判断。HOPE瑜伽峰会的创办人尹岩女士说:我很乐于看到有那么多人开始尝试举办大会,这对行业肯定是有推动作用的。但我并不担心我们面临的竞争会更加激烈,悠季举办的大会有自己的特色和坚守,我们有自己的节奏。而厦门YONION 瑜伽生活节则是用“签约明星导师”的方法掌握“名师资源”,这给他们的大会筹办增加了保障。在众多瑜伽大会中,重庆国际瑜伽大会无疑是一股清流,不论行业大会的环节如何演变,他们始终保持着自己“极简”的风格,没有纷繁的环节,不设博人眼球的装饰,只是用惊艳的课堂去俘获参与者。2017年第二届中印瑜伽峰会在都江堰举行,大会采用了官方机构提供瑜伽资源、专业会展机构提供落地服务的合作模式,这次大会的举办成果有口皆碑,也给瑜伽大会的举办方提供了更多的选项来提升现场服务。


 


综上我们不难看出,想要在激烈的大会竞争中占得席位,首先要明确自己的定位,确定大会的风格和调性以及要传达的意愿,坚持走下去;其次,提供的名师资源一定是其所代表风格中的翘楚;最后,将能提供的客户服务做到极致,这一条其实是多数瑜伽机构的软肋。只有做到以上几点,才不至于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迷失方向、盲目跟风。如果能让大会活过“首届”就有希望“生存”下去,如果能够连续举